郭仁忠院士:加“数”前行,织密“智慧城市”之网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0/8/5 7:20:31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办理“零跑动”、“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工作、“5G智慧交通示范路”提高路面通行效率、就医实现掌上办理预约挂号……近年来,深圳在数字化浪潮下“加速奔跑”,高端科技正用细腻的笔触勾划出一幅幅精细的“智慧城市”图谱。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深圳如何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郭仁忠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深圳对科技的重视以及创新精神,使其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深圳要加强智慧城市的统一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智能化程度。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要紧抓数字化机遇,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级城市群。

    “地理信息技术”为城市装上“操作系统”
    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通过大力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等智慧民生服务,使得政务民生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郭仁忠看来,智慧城市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即在计算机世界里,以数字孪生的形式,将城市地理空间从地上到地下、从室外到室内进行虚拟重构和立体呈现,以这个虚拟城市环境为数字基础,以时空信息为联接纽带,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各类城市运行数据,在数字世界中分析演算,应用于多种城市治理和服务场景,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注入活力。
    他举例,通过当前城市地理信息,对市民会经过的交通路网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公交路线、道路规划的最优选择,能降低时间成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数字孪生的意义就在于让真实世界成本高、难实现的事情,在虚拟世界里低成本、快速地实施。”他说。
    在此次疫情中,地理信息技术还为实时监测疫情传播、预判疫情扩散风险分析以及疫情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信息孤岛问题和数据安全问题。”郭仁忠表示,智慧城市要建一个逻辑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部门、体系之间的在线实时数据和信息共享,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数据安全问题则需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大力加强对侵犯公民隐私现象的追责和处罚。

    “数字”绘就湾区城市共发展“同心圆”
    在跨江通道、港口航运、机场群建设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初步形成;在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新物流模式,企业可在前海完成出口货物全部业务流程;为港澳台居民研发的参保缴费系统上线,在深居住的港澳居民可享受与深圳市民同等的待遇保障……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湾区内城市在交通、物流、民生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成效。
    当前,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要如何借力“智慧湾区”建设,深化湾区城市协同、融合发展?
    郭仁忠表示,数字技术为湾区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带来新契机。通过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对产业链、产业分工、区域布局等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利用好湾区网络空间,加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网络空间来承接社会经济活动,能弥补地理空间以及土地资源上的不足,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能力。”郭仁忠说,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抓住数字经济这一新机遇,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级城市群。

    从“根”上办好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家的竞争就是发达城市的竞争,而发达城市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郭仁忠说,深圳特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技术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深圳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靠引进,而靠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创新人才不足。”郭仁忠说,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跟城市地位和发展定位严重不匹配,成为制约城市长远发展最大短板。
    在他看来,城市高质量发展要从“根”上办好教育,办好深圳自己的大学,加大高水平研发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高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更强大的内生动力。
    郭仁忠指出,当前高校管理和改革创新受政策限制较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小,其中博士生名额紧张,影响到高水平研发人才的培养,他呼吁给予高校在博士生招生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对于学术不端等问题,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学术规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新华网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