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防范重大风险,构建韧性城市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0/2/26 9:44:04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编者按:
    在当前我国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特别时期,作为媒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智力服务责无旁贷。本刊就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事件围绕如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保障公共安全这一重要议题,特别组织了专家笔谈,聚焦于重新思考城市发展必须尊重规律的核心议题,现分期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欢迎关注!

    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件中人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应对重大风险,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构建韧性城市。
    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第一前题是安全与健康,是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是城市产生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人类的一切活动目的一般都在于追求幸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性(脆弱性)是现代社会一大特征,更是现代城市一大特征。现代城市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风险也在剧增。《吴越春秋》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城市本应安全,但现在越来越脆弱,风险无处不在。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城市规模越大,人口密度越高,城市灾害(包括传染病、防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防治任务越艰巨。“城市在为人类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无可辩驳地充当了人类灾害的创造者”。现代城市规划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法律是英国的《公共卫生法》。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化使英国的城市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糟糕的卫生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兴起了公共卫生运动,促使英国在19世纪制定了公共卫生法。这部《公共卫生法》从严格意义上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涉及城市问题的法案,开启了现代城市社会法制化的序幕。
    二、不确定性是现代社会灾害的另一特征——关于黑天鹅与灰犀牛。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类的认知局限性。“黑天鹅”与“灰犀牛”分别被用来比喻突然发生的不测事件和已有苗头甚至显而易见却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风险。春秋左丘明在《左传·襄公十一年》写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认识。治病救人的医院可以成为最集中的交叉传染源。事物的演进发展具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城市发展应对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要有提前准备。比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比如方舱医院。所以规划一定要留白,留有余地,具有弹性。
    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城市公共安全应给予更加高度的关注,建设韧性城市有着必然的发展要求。应对风险的韧性建设与韧性治理理应成为社会治理重要内容。“人类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毁灭性风险可能会是黑天鹅,但更大的可能会是灰犀牛。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让“黑天鹅”飞不起,让“灰犀牛”冲不动,需要构建起现代社会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多样风险,城市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这也是建设韧性城市所迫切需要的。韧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城市风险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预防系统、应急反应体系、恢复重建体系。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需要综合运用城市学、管理学、灾害学、预测学、生态学、系统工程学、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低影响开发等理论和技术才能逐步成熟。
    四、人类能否控制甚至战胜天灾人祸,绝非仅仅与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相关,而是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加关联,与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更加关联。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审视人的自身行为。几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都提示了人们生活要有节制,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在自然之中,人不在自然之外,人更不在自然之上。城市发展尤其要尊重这一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公共安全是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风险防控管理是人类社会永恒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韧性城市也是城市工作者的一项永恒且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之一。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作者:李 迅,《城市发展研究》主编;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