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建“韧性城市”应对黑天鹅式风险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8/8/3 6:51:17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这个夏天, 全国多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如果在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空间中,能够按200年一遇的防洪标高建设空中连廊,平时作为慢性系统,当暴雨再次来临时,人们则可用二层通道保证基本的交通联系。这样的城市将更具韧性。
    7月26日~27日,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苏州举行,“韧性城市”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热词。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发言中表示,如今,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爆炸性地增加,对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技术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经验估算已经失灵,建设“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
    在他看来,韧性城市可以吸收未来的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仍能维持城市基本的功能、结构、系统,是一种前沿的城市设计原则,“可以用在城市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现在谈的海绵城市也属于韧性城市一类。”仇保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做起来有难度。”
    越是现代化,不确定性越大
    无论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管理,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之多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仇保兴在会上表示,气候变化、环境危机以及各类极端事件都在威胁城市安全,新技术、新事物爆炸性出现的同时,也隐含着爆炸性的不确定性和爆炸性的脆弱性。
    比如,高机动化意味着高危险性,无人驾驶等新型交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隐藏的脆弱性;“万物互联”的同时,也意味着危险互联;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带来消费、原料,特别是供应链、资本和能源需求大规模的波动,会迅速的影响全世界……
    仇保兴表示,我们的风险和危机,正随着城市的进步、经济密度的增大,相应呈正比地放大,“城市越是现代化,越是进步,越遇到难以预料的不确定和不确定的风险”。同时,这也意味着,城市会迎来更加复杂的公共安全问题。
    “传统的城市防灾思维企图营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希望把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都拦在城市外面,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有时还会造成新的脆弱性。”他指出。因此,当传统的应对思路已不能应对黑天鹅式风险时,“韧性城市”就变得必要且迫切。
    在仇保兴看来,所谓韧性城市,就是当“黑天鹅”出现时,一般性的干扰不会影响城市基础的功能,具备维持力;同时,有很强的恢复力,比如在经历强烈地震后,24小时内能恢复供水,而不是要等一个月;此外,还要有转型力,能够对每一次大的冲击、风险中找到脆弱点,及时进行修整。
    韧性城市规划应包含六大要素
    那么,应该如何建设韧性城市?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仇保兴在会上指出,目前的城市,基本都是按传统工业文明的思路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基础设施通常是集中的、大型的、中心控制的,“这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会带来集中危险。”因此,他认为,必须辅之以高度弹性的、微循环的分布技术设施。
    按照他的理解,首先是韧性城市规划,就应包含六大要素:主体性、多样性、自治性、慢变量管理、冗余、标识。“按照这六大要素来建设,可以基本解决城市不确定性。”仇保兴说。
    以自治性为例,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大小的单元,都能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具备自救或互救的能力,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应对或减少风险。仇保兴特别提到“微升堤”的案例——一个升降式防洪墙设计。
    他解释说,过去常说要把城市的防洪墙做得很高,为的是防御几百年遇一次的大洪水。但这在平时,却非常影响景观、影响视线。而升降式的防洪墙,洪板平常横铺作路,栏杆做成类似平原地方农民的门槛,如果洪水预警了,再这些把门板吊起来,将防洪体提高1.5米。“这样临时的措施就能解决问题”。
    多样性则来源于自然的经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具有越多的物种和生态环境,就具有韧性,越能抗干扰。仇保兴说,事实已经证明,城市基础设施如果是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并用此来改造生命线(水、电、通讯等相关系统),我们的生命线将变得坚韧,并且是可代替的。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