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8/6/6 6:03:11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5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宁波召开非接触性执法现场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郑州、大连等20多个大中城市的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代表们听取了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的非接触性执法经验介绍,参观了非接触性执法现场和智慧城管,对浙江宁波先行先试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督导局相关负责人强调,让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宁波的探索实践值得肯定和推广。
    何为“非接触性执法”
  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一平介绍,非接触性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现场情况进行收集和记录,并形成特定的影像数据资料,以此为证据,经调查、审核、告知、执行程序后,对违法当事人依法给予处罚的执法方式。
    破土萌发遇到的3道背景难题
  任务多,人员少。随着执法职责拓展,管控区域扩大,管理人口增加,执法标准提高,应急保障任务频繁,而人员编制和力量配置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上。据统计,宁波城市化率从2002年的47%提高到68%,常住人口由540万人增加到760万人,执法事项从361项增加到851项。而执法队员目前编制为1798名,占常住人口万分之三左右。
  冲突多,保障少。由于执法保障不到位,前几年,抗法冲突事件一度呈上升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执法冲突1500余起。
  误解多,理解少。由于受其他城市极端城管执法事件的影响,致使执法环境不容乐观,将城管执法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落地生根打下的3项厚实基础
  城管执法,深耕10年,为非接触性执法奠定了队伍基础。宁波市城管执法工作自2002年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中心,改进作风,在保障市容秩序、服务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摸索出了一整套以教育服务为主、堵疏结合、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勤务优化、联合执法等。
  城管义工,服务9年,为非接触性执法打实了群众基础。2009年我市组建城管义工协会,通过设置文明执法监督员等岗位,在社会参与方面作出了重大探索。目前全市义工人数突破8万,办事处覆盖各区县,服务点覆盖中心城区各街道。
  智慧城管,发展5年,为非接触性执法打牢了技术基础。2012年宁波市成立市智慧城管中心,对规划部门的地理测绘信息、工商企业征信资源、交警部门的车辆信息和公安部门视频实现了实时共享,为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执法创新提供了更多条件。
  开花结果实施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自发探索阶段。2009年,宁波市海曙区试行与公安民警开展联合执法,并在社区设立城管工作室,推进基础建设工作,成为非接触性执法工作雏形;二是试点推进阶段。2014年,召开全市预防和减少执法冲突研讨会,提出在江北、镇海、慈溪、海曙等地试行非接触性执法,并在公安、法院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加强探索实践;三是全面推行阶段。2017年,以落实住建部“强转树”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推进非接触性执法,规范执法行为,逐步化解了执法取证难等瓶颈,有效减少了执法冲突,维护了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非接触性执法工作的主要做法
    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坚持依法行政,从建章立制入手,修订完善了法律适用、自由裁量权实施、证据收集审查、案卷评查、队容风纪、督查考核等制度,切实提高执法办案社会公信力,实现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全面推行工作清单制,制定公布行政执法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执法公示、法制审核等制度,全面实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全面实现阳光办案制,各单位一般程序案件全部纳入市局综合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系统,加强对案件办理进行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监管,提高了案件质量,提升了办案效率。
    推进执法手段信息化。坚持科技先导,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资源,及时发现违法线索,截取事实证据,加强信息技术在执法办案实战运用,实现执法办案与信息技术高效衔接。截至目前,整合规划部门9816平方公里的地理测绘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市场监管部门60余万条企业征信资源;完成与交警部门数据交换,实时共享全大市近400万条车辆信息,共享公安、综治等部门视频5.2万余路,自建固定视频2050路(其中高清探头占97%),移动视频320部,车载定位1775台。同时,研发视频智能分析,及时发现街面跨门经营、占道经营等问题;针对人行道违章停车,推出温馨提醒等功能应用,为非接触性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推进执法取证程序化。 坚持实事求是,以证据适用为重点,转变执法方式,提高非接触性执法办案透明度、严肃性,实现现场执法与非接触性执法相辅相成。一是注重现场取证和技术手段“双轮驱动”:执法人员从注重现场取证转变为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依法收集影像数据,准确还原当事人违法事实和现场情况。二是注重笔录、影像和音像“三管齐下”:按最高院相关要求,明确证据制作,除常规信息外,随附原声文字记录,视频影像应清晰反映、完整入镜;目前慈溪市执法可视化数据库,累计存档视频已超过1万份。三是注重立案、调查、告知、执行“四步到位”:在立案环节,通过相关监控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截取影像资料;在调查环节,及时收集群众证人证言,并进一步收集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必要时到其他行政机关查询相关行政许可、登记等资料,形成完整证据链;在告知环节,及时对证据收集制作的合法性、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法制审核;在执行环节,按规定依法实施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整合办案询问场所视频资源,确保全程跟踪,实现可回溯管理。
    推进执法保障联动化。 非接触性执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支持保障。目前,全市各地正以不同形式,积极探索建立与法院、公安交警等协作配合保障机制。一是推行“城管+公安”。通过建立专职保障、驻点保障等形式,加大公安保障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近百名民警入驻城管,专司保障工作。以海曙区为例,配备30名公安民警,对行政执法实行跟随式、紧密型保障,一旦发生争执及时介入,进行教育劝导,平息暴力抗法苗头,使综合执法威慑力和刚性度较大提升。二是推行“城管+交警”。全市人行道违停与交警联网处理,全面提高了处罚执行率。三是推行“城管+法院”。加强与法院联动,双方互设联络室,逐步形成破解执行难题的“绿色通道”。
    推进执法方式人性化。 各区县(市)结合实际,积极践行“721”工作法,深化非接触性执法工作探索和实践。慈溪、象山、宁海等地针对高空抛物等3类违反《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行为,尝试由违法行为人自愿申请参加志愿服务,折抵经济处罚。海曙区试行“扣分制”,对出店经营等轻微违规行为实行首次免处罚,扣分累计到一定程度按规定给予不同处罚。这些举措,既减轻了违法行为人经济损失,又提升了当事人文明意识,树立了社会文明新风。
    全面推进非接触性执法工作的主要成效
    锻炼了执法队伍。 非接触性执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一线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强度较大、矛盾冲突激烈的难题,提高了管理效率,提振了全市城管执法的精气神。同时,通过“镜头”强化执法人员、管理相对人的监督约束,既预防执法冲突事件发生,更倒逼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过程证据收集水平,调动了全市执法队伍主观能动性,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大转变。
    拓宽了执法方式。 非接触性执法,更多地通过视频探头还原违法事实,虽然实现了人的不接触,但技术的接触变得更为频繁,更为普遍。现代信息技术在执法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执法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部门协同执法,为基层一线执法队员提供了更强保障;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为文明执法树立了更高标杆。
    转变了执法理念。 “执法就是服务”,以非接触性执法为突破,从满足群众期待的关键小事做起,不断改善群众身边的工作生活环境,使执法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并寓执法于服务,加强日常巡控,推动了城管执法向源头化解、前端管理和事前防范转变,及时将违法违规行为消解在萌芽状态。
    放大了执法应用。 在强化执法的基础上,以践行“721”工作法为主线,聚焦管理,优化服务,相继推出“杨梅地图”“橘子地图”等系列民生地图,为供需双方搭建信息平台,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推进社会自治,实行行业自律,推行“小巷总管”“民间路长”等方式,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开展沿街商户联盟,有效节约了执法资源,使政府的“软服务”“硬管理”转化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源动力”。(朱宇心)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