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进行时 共谋共建共享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8/5/14 5:59:52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日,“2018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智慧城市分论坛在重庆召开,围绕“科技创新 联动共赢”的主题,来自全国各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推动新型智慧城市的落地与发展。同时,腾讯研究院与工信部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智慧城市2.0》一书。
    论坛嘉宾从政策战略的设计、发展环境的变化、具体案例的推进等方面对智慧城市进行深度剖析。一方面见证了历经多年政策设计、试点建设、行业聚力和社会关注,我国的智慧城市已经从理念探讨、初期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到新的思维创新并落地。另一方面也看到,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唯一的方案与定义,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问题及诉求,“科技+智慧城市”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共谋共建共享也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共同课题。

    反思:你的城市智慧在哪里?
    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假想了一次旅游场景:当你乘坐飞机前往异地出席某个会议,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真希望马上就抵达目的地,入住某某酒店,希望在哪个餐厅用晚餐,在第二天观看某某比赛……”几个小时后,当你走进那家酒店时,这些内容就已经成为酒店为你提供的增值服务。作者认为,“物联网”的时代,世界万物通过网络相连,大众进入了一个充满任何可能的世界。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种种令人神往的场景已经日渐成为现实。物联网让地球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通过对各种各样信息的收集分析,帮助政府、企业、个人更好地做出决策,提供更科学和理性的服务方式和解决方案。物联网在城市建设中已经朝着更加高级的阶段演变,而这一定程度来说,就是智慧城市的表现。
    所谓的智慧城市,简单来说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成效。
    阿姆斯特丹把物联网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成了全球最早覆盖全城的LoRa网络,并且创立了开放的“物联网生活实验室”,允许公民、企业、研究人员去接入城市物联网、调用城市数据,开发测试各种应用。2016年,阿姆斯特丹因为这些城市创新被选为“欧洲创新之都”。2016年,美国白宫成立了全球城市CIO委员会,有20多个美国城市在部署城市物联网,并且把数据开放作为智慧城市长期运营的关键。物联网构筑的智慧城市已经在国外成为可能。
    中国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贵阳将大数据云服务和智能终端等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核心战略之一,着力打造中国“数谷”;浙江嘉兴乌镇规划建设“互联网智慧小镇”。这些智慧应用和智慧战略正快速改变市民的生活与工作,为城市巨系统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基础。
    在生活中,你也能够感受到城市生活越来越“智慧”。当你走进家门,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来遥控家中的智能家居,自动打开百叶窗窗帘、自动调整灯光亮度、空调温度,在智能终端的指导下快速找到车位等。这一切都是智慧城市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与时尚。但这只是物联网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简单缩影,“互联网+”技术赋予城市服务新动能,加速了智慧城市的进化历程。

    共建:以“人”为本连接未来
    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很多行业人士仍在思考与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在何方?智慧城市的推进还存在什么问题?共谋共建共享的切入点又在哪里?事实上,目前行业所聚焦的“技术”、“人”等关键词从某种意义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技术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与电子治理研究所所长周向红表示,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全面融入城市基础建设,让很多市民享受到技术的红利,未来技术迭代还会加快,5G、区块链等新技术会在“以快制胜”的世界呈现更大的影响力。目前,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公司协助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在对智慧城市的科学化或者中国化的过程当中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
    但智慧城市应当是一个由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维护等一整套的体系构成的自我感知、自我纠错以至自我调节的良好的人居环境。周向红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公共管理供需不匹配的缺陷,实现了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因为“技术总有一天老去,唯有客户会存在”。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核心,为社会各方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能性。2014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城市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建设智慧城市,会让城市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可持续,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健康、更和谐、更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注意改变发展思维。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韩亦舜则认为,智慧城市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是要引领一些思考方法,比如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数据汇聚、数据打通等;小处是楼宇的智慧、社区的智慧等等,让人们生活更便捷。
    智慧城市本身是创新性极强的城市治理理念,不对当前态势加快扭转、实施立法规范、回归真实创新,不去讲究平台思维、进行实实在在的感知应用实践,智慧城市就可能成为短暂时髦的词汇、城市治理的说辞,造成公共财政在该领域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仅仅是促成了有限的产能落地,持续性难于保障,建构起智慧城市有机生长的土壤则更加困难。因此,在中国推行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中国国情、中国特色和中国思维,在具体的实践推动中释放出更巨大的效能。(来源:中国建设报)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