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城市管理理论初探(之一)——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本质特征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7/11/21 6:13:13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网格化城市管理起源于北京市东城区,顾名思义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之一是划分网格,明确责任,目前不少城市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把划分网格、明确责任的工作都冠以网格化的名义,网格化被泛化化。从历史的角度对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进行分析,其本质特征并不是划分网格,明确责任,而是城市管理从定性走向定量。是‘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典型案例。它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经验型的定性管理向精细型、理论型的定量管理的伟大转变,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网格化城市管理实现了城市管理的数量化,为数学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为逐步探索城市管理的规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13年的实践证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运行方式,适合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因此,它也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大数据社会的必然产物,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大数据社会的到来。
    从2004年东城区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到现在,网格化在全国迅速发展,按照东城区创建的基本运行模式推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网格化运行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依法产生的数据
    住建部制定的网格化部、事件立案、结案标准中所涉及的部件事件都有法律依据,部分城市拓展的部、事件和对市民、单位监督的标准都有法律依据。例如:北京市朝阳区网格化运行系统的标准中,共涉及267部法律法规。网格化系统确定的各项任务也是依据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的。

    第二、是客观的数据
    网格化系统在发现问题环节,复查核查环节都是由第三方独立完成的,确保了数据是客观性。目前,相当多的城市没有按照原东城区模式建立独立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实行高位的独立监督。因此,数据的客观性大打折扣。

    第三、是实时的数据
    网格化运行系统是建立在监督员天天实时发现问题,各类责任主体天天解决问题基础上的,这就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这是网格监督区别于监察局行政效能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是逐步趋于完整的数据
    要实现‘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的目标,数据的完整性是基本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客观上需要数据有逐步趋于完整。例如:对社会单位的监督评价,不光要监督其遵守’门前三包’法规的情况,还要监督其遵守‘消防安全’、‘劳动保障’等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对其他责任主体的监督也同样需要数据逐步趋于完整。

    第五、是逐步趋于精准的数据
    要实现‘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也同样需要数据逐步趋于精准。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客观上也需要数据逐步趋于精准。例如:一处一平米一下的暴露垃圾和一处100平米以上的暴露垃圾都分别做为一个案件来考核相关责任主体,几个小广告做为一个案件,一处违法建筑也做为一个案件来考核相关责任主体,这些显然也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数据逐步趋于精准。
    网格化城市管理运行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数据是否具备这五个特征,是衡量真网格化还是泛网格化的基本要素。

    作者:皮定均,朝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原主任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