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未来新常态——“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启示录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7/7/14 5:44:57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场合,数字经济大放异彩;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数字经济正释放着巨大价值,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转型增长的新蓝海。
    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各行各业,而一直以来在应用技术和管理创新上行动稍显迟缓的建筑业,数字化程度还相当落后。据麦肯锡2015年的统计数据,建筑业是美国数字化程度倒数第二的行业(排名最末的是农业),同时指出,这种传统再不改变,建筑业将面临“瓦解”的风险。但是,一体两面,现实的困境和建筑市场前景依然可观的态势,是否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触底反弹预留了巨大机会与空间?数字化是否能成为行业发展的未来新常态?种种疑问或可从一场行业的盛宴——2017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中一窥究竟。

    “未来正来”之数字化支撑绿色住宅产品化
    --张建平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于发展绿色建筑与住宅产业化的需要,我们提出绿色住宅产品化的概念,试图将绿色住宅的全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施工、部品生产到管理服务等环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品链。如何实现,数字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下面将从绿色住宅产品化全生命周期出发,重点分享基于数字化的五大关键技术、一大平台及其当前的研究概况。
    一是绿色住宅产品化规划设计和评价技术,重点解决标准户型规划设计库建立的问题。基于BIM技术,通过对可提取的户型信息进行分析,建立标准户型之间的各种拓扑关系,进而进行户型相似度的自动排序,并实施实时的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建筑信息模型与施工过程集成的基础上预先进行施工和销售的耦合模拟,使规划方案得到可视化的动态展示。
    二是数字化的设计关键技术,主要针对新型住宅产品化的住宅结构体系和配套技术研究。当前,主攻这项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了3种新兴的住宅产品化的结构体系和配套技术,均通过了验收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则;开发了相应的模具生产流程并建立了生产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的设计,其标准构建库现已拥有1000多个标准构建来支持标准化设计。
    三是部品的数字生产关键技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制定了部品的标准体系;解决了部品生产的管理技术,如生产线的作业计划及问题优化等;通过对部品流通供给与跟踪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与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融合,实现了部品的生产、运输和装配过程的一体化,并以此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了融合发展。
    四是数字化施工关键技术,主要针对基于质量安全基础上的装配式施工,重点关注装配式工艺与精细化技术,以及装配过程中自动定位与精度分析技术、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的监控与分析等。
    五是数字化运维管理关键,主要指对绿色住宅进行绿色安全性能的动态监控和评价等。
    基于对五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相关开发,最终开发出了一个基于BIM的绿色住宅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主要包含基于上述五大技术开发的5个应用系统。它们独立或集成运行,平台可以对其进行数据整合和管理,进而做到综合分析和评价。从对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到绿色住宅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开发,为设计标准化、构建部品化、施工装配化和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工具及机制。

    “未来正来”之数字经济时代的特色小镇与产业园区建设
    --刁志中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数字经济和特色小镇融合将产生一些新的典型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态聚合,包括产业聚合、项目聚合、科技和人才的聚合,多种要素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产业化的化学反应。在小镇和园区的开发商也将突出平台+生态组织的特点,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搭建平台,按照众创、众筹、众享和众扶的理念开发。未来的产业小镇更像是纵向一体化的聚合,是围绕着客户的最终需求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的要素融合。
    第二个特征是绿色发展。这是一种发展大势,要求注重用科技的手段实现绿色建造,建设更加绿色与智能的城市。同时,要求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全过程及现场环境进行绿色智能检测。
    第三个特征是智慧支撑。未来特色小镇将是更加智慧的:首先是建构过程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造;其次是在小镇的发展形态上也将采用更多的智慧建筑,发展更加智慧的产业,人和人、物和物、人和物之间的连接也更加智慧;最后,将更多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政务管理、物流管理、医疗管理和设备服务等全方位的智慧生活。
    无论是发展特色小镇还是建设产业园区,都离不开建筑产业的支持。建筑业业已站在了数字经济的风口上,通过促进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国特色小镇和园区智慧化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目前,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要以各类平台(如数字建筑产业平台)和联盟(如中关村智慧建筑产业绿色发展联盟)为纽带,用数字建筑构筑一个更加绿色、智慧、生态的新世界。

    “未来正来”之携手同行 共赢数字经济红利
    --郑志彬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裁兼全球智慧城市业务部总经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虽处于经济新常态之下,但中国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城镇化是整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源之一。2016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41.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相较于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别提高了5.9%和4.75%,预计未来20年左右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达到80%。在此趋势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行业仍然是一个黄金行业,只看如何把握这未来的20年。
    智慧化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城市建设及转型的主旋律,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是驱动城市、园区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大数据可以说是未来整个城市智慧化最核心的基础,“华为云”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数据能够整合到一起。在“建筑云”方面,华为选择了在建筑行业拥有深厚功底的广联达。我们双方将在云计算领域,共同规划和开发基于华为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和私有云解决方案的“建筑云”,充分发挥各自技术及平台优势,加速新技术在建设行业孵化落地,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专业应用信息化在建设行业的融合应用,支持建设行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美好时代。
    在数字经济时代,华为对自身的角色定位由以前的“被集成”战略转变为平台和生态双轮驱动战略。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战略定位跟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推进中国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把更多能量、更多伙伴、更多价值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助力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走得更远更好,同时去获取数字经济的红利。

    “未来正来”之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变革
--孙 英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迎面而来的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变革,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认知方面,我认为建筑业必将迎来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变革。
    当前的BIM技术应用已经为建筑的定位和表达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当下的应用相较BIM的实际价值只能说是冰山一角。未来,伴随着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会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BIM技术会使行业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很多串联的工序会变为并联,行业分工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BIM技术是城市建设、运营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以案例来说明,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牵头建设的北京市行政副中心6平方公里核心区的三维数字化工作及管理平台,是以BIM技术为核心,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有效控制设计和施工的质量,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二是自然生成工程数字化的竣工模型,为未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提供准确的工程数据;三是集成建设数字化城市模型(BIM+GIS),为通州智慧城市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通过BIM技术搭建平台可以实现数字化设计、空间和数据可视化、多方协同、虚拟建造和价值数据复用,并与GIS搭建的平台进行叠加,从而形成能够承载各种城市信息的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和智慧城市大数据,这样的大数据才能够支撑智慧城市的管理和运维。
    当下,很多的智慧城市有概念没数据,唯有将BIM技术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才能解决问题,并带来无限的可能。由此带来的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医疗将系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