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燕尾洲公园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16/9/28 6:03:09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项目名称:金华燕尾洲公园
项目地点:中国 浙江省金华市
项目规模:26公顷
设计时间:2010-8
建成时间:2014-5
委 托 方:金华市规划局

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土人设计)(Turenscape)
已获奖项:2015年世界建筑节(WAF)年度最佳景观奖(Landscape of the Year)

项目说明
  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市区的三江口,设计提出了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砸掉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水泥高堤,设计了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和恢复了河漫滩的湿地,同时建立起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桥,将两岸城市连为一体。建成以来,公园深受广大市民的热爱。开放伊始,每天有近4万人使用。公园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目前已成为金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优秀案例。

目标与挑战
  燕尾洲地块位于金华市多湖片区,义乌江和武义江汇合处,面积约75hm2。金华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地区,受强烈的海洋季风气候特征,雨季常受洪水之扰。因此,场地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洪水,是高堤防洪建一处永无水患的公园,还是与洪水为友,建立一个与洪水相适应的水弹性景观?如何给市民提供方便使用的公共游憩空间,同时保护这城市中心仅有的河漫滩生境,给稠密的城市留下一片彼岸方舟?


设计策略
  为解决场地问题,燕尾洲公园以“与洪水为友”的理念为指导,采用了水弹性的设计策略,将防洪与生态保育、游憩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具体策略包括:
  1 保护自然与修复生态的适应性设计
  由于长期采砂,造成场地坑洼不平,地形破碎。针对这一特点,设计通过最少的工程手段,保留原有植被;在原有坑塘和高地基础上,稍加整理,形成滩、塘、沼、岛、林等生境,以便培育丰富的植被景观。


 2 与水为友的弹性设计
  设计将洲头设计为可淹没区,同时将公园范围内的防洪硬岸砸掉,应用填挖方就地平衡原理,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提高了公园邻水界面的亲水性。梯田上广植适应于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梯田挡墙为可进入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成为生机勃勃、兼具休憩和防洪功能的美丽景观。
  除了水弹性的河岸设计外,场地内部也采用百分之百的可下渗覆盖,实现了全场地范围内的水弹性设计。


    3 连接城市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弹性步桥
  横跨三江六岸的富有弹性和动感的步行桥,联接城市的南北两大组团,以及城市与江洲公园。步行桥的设计以金华当地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龙”作为灵感来源,它灵活机动,编织起文化与社会的认同。彩桥因地势盘旋扭转,富有弹性,在特大洪水时都能通行。步行桥飘忽燕尾洲头的植被之上,使游客能在城市之中近距离触摸到真实的自然。
  徜徉在飘舞的“八咏桥”上,看金华城市及四周的连绵山峦,蜿蜒而来的河流与川流不息的人,诗意油然而生。当地市民称其“最富有诗意的桥”。


    4 动感流线编织的弹性体验空间
  设计在形式语言上大胆应用了流线,包括河岸梯田和流线型的种植带,流线型的地面铺装,流线型的道路和空中步道和跨河步行桥。在流线的铺装纹理基底上,分布圆弧形的种植池。这些圆形种植区是场地雨水的收集区,如雨滴落在水面上泛起的圆形水波。这些流线与圆弧形线条和形体形成了极富动感的体验空间。

    结论
  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工,燕尾洲公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5月开园后,万人空巷,游人如织,步行桥的日使用人数平均达4万余人次。当地媒体惊呼 “一座城市为一座桥而发狂”。 目前,燕尾洲公园已经成为了金华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