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5/9/17 7:03:00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召开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会,以“一法两条例一办法、两意见”为依据,以“两个规划”为蓝图,着力构建“四个体系”,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保护传承体系”,立好法治规划“四梁八柱”。坚持法规先行,《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的施行填补了市级法规空白,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坚持规划引领,《泰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年)》获市政府批复,连同已完成的2镇5村保护规划,明确了全域保护范围、对象和控制要求,为科学保护提供了法定依据和空间保障。
       二、构建高效联动的“协同保护体系”,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专项工作机制,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构建起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议事决策平台。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历史建筑档案管理制度》及活化利用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近两年新公布历史建筑64处,挂牌率100%,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组建智库支撑,由59人组成的专家库,为科学决策和保护实践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三、构建严密细致的“监管责任体系”,织密全域覆盖“防护网络”。搭建巡查监管网,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城市管理局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日常巡查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150余人的巡查队伍,构建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监管网,实现日常巡查“无死角”。织密责任承包网,印发《关于落实历史建筑保护责任制度的通知》,推动各县市区、功能区与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厘清权责义务,实现保护责任“落到人”。铺展评估整改网,主动迎接并开展省级评估、市级自评估,紧盯问题整改,确保保护责任传导到位、落实到位。“三张网络”将保护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有效提升了风险防范和问题化解能力,实现评估整改“闭环化”。
       四、构建活力迸发的“资源利用体系”,探索古今辉映“转化路径”。提升队伍能力,组织泰山区、泰山景区针对历史城区、街区保护工作专题培训覆盖百余人,提升基层保护工作能力。开展活化利用行动,争取727万元资金修缮64处传统民居,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以省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导则为契机,完成6处示范性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陆房突围胜利纪念馆、山神庙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成功打造为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了革命精神传承与历史空间利用的双赢。推进宣传赋能行动,配合央视完成《文脉春秋》泰安纪录片拍摄,更新街区标识,制作精美历史建筑画册,撰写红色故事投稿,特别是2025年春节在山西街村、五埠村等传统村落成功举办“过大年”活动,吸引游客16.5万人次,央视频发布拜年视频,生动展示了泰安名镇名村的魅力,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来源: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