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浙江展览馆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www.cidn.net.cn 2025/9/9 7:03:08 来源: 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今年正值入该公约40周年。2016年,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为了推动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在世界遗产体系中的价值传递,正式向大众每年推介100个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今年5月,第十批名单正式发布,浙江展览馆入选第十批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
       深入研究浙江展览馆本身的历史价值、建筑特色,系统性总结修缮改造经验,不仅能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展现其在新时代的新风貌,赋能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还能响应国家在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号召,为世界遗产保护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半世纪风华
       浙江展览馆的历史记忆
       浙江展览馆(省文化会堂)建于1969年,初名“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益德清、肖忱等数位老一辈建筑结构设计师设计完成。浙江展览馆位于杭州市武林广场17号,北侧为环城北路,西侧为杭州大厦购物中心,是杭州市老城区城市中轴线的起点,也是杭州市主城区的核心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浙江省及杭州市开展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承载着数代杭州市人民的历史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0年,浙江展览馆被列入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单,是杭州最年轻的“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设计团队来自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经过数年修缮,2017年展览馆以全新面貌再度对外开放。建馆50多年来,浙江展览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为浙江省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展览馆整体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主入口处上方设有九块展示重大历史时刻的镶嵌壁画,室内房间大多采用红五星、向日葵元素进行装饰,这些都是展览馆设计之初的特色。

       修旧如旧
       历史建筑保护的实践样本
       浙江展览馆的修缮改造从积极保护历史建筑的设计角度出发,坚持“修旧如旧、多维共生”的保护原则,既尊重原有设计,又引入现代修复技术和工艺,力求最大限度恢复历史原貌,同时提升建筑功能,满足新时代使用需求。
       1)外立面复原:保持原有建筑外观、结构、特色、基调不变,在修缮中尽量使用原材料。例如:柱廊柱基改为原色系的耐久石材、屋顶线脚部分的琉璃面砖更新为同色的琉璃面砖等。
       2)室内空间复原:室内空间布局保持开敞的原则。对原有向日葵灯、大型红五星顶饰等特色装饰构件进行清洗,并严格按照原样进行恢复。

       兼顾功能与安全
       结构加固的新探索
       浙江展览馆修缮改造工作具有保留历史建筑并满足现代展览功能要求的双重效果。
       既有建筑上部结构加固设计:为解决展览馆东西区块展厅横墙间距过大、砌体结构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鉴定要求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加固方法是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增加一定数量的抗震横墙,但这肯定会对建筑功能和展厅的平面布置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的规定,可采用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规定的方法,通过抗震验算进行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经分析比较后,采取以下综合加固手段来提高原有结构的横向抗侧刚度,弥补由于抗震横墙间距过大导致房屋综合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做法为:1)展厅窗间墙室内一侧居中贴墙位置每间隔5m增加一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2)楼、屋盖板底以及各窗顶标高以上合适位置贴墙设置圈梁;3)墙身内外两侧均采用水泥砂浆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法,其中室内一侧采用细石混凝土+钢筋网片面层进行加固。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本工程的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建筑物东面有正在施工中的地铁站;南广场展览馆室外大台阶邻近位置有25 m深的地下商业建筑等。这些因素均会给原有建筑带来不利影响。
       为减小上述因素对本工程既有建筑的地基基础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设计采用补桩(锚杆静压桩)的方法对既有建筑的地基进行全面加固处理,桩型为钢筋混凝土锚杆预制方桩。参考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理论的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经验确定布桩数量,同时为满足受力及补桩的需要,补桩处原基础结构均进行增大截面或粘钢加固处理。

       文化地标焕新生
       展览馆成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浙江展览馆于2017年1月重新对外开放,承办了众多展会。仅2024年,浙江展览馆承办各类会展活动共计60多场次,接待观众人数累计近70万人次。其中,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道之行——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大展”引发社会热烈反响,获得主流媒体重点报道。
       展览馆不仅是展会举办地,更积极融入市民生活,配合夜晚的泛光设计与南广场音乐喷泉一起为市民带来灯光秀表演等活动,已成为杭州市夜间文化新地标。作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体,浙江展览馆不断以“可观、可触、可品、可赏”的方式,让市民与游客切身感受文化魅力。

       从杭州到世界
       建筑遗产保护的“浙江设计”实践
       浙江展览馆作为第十批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名录的建筑,是杭州市、浙江省乃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关注、挖掘、研究与活化利用,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举措。
       十年十批1000个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既是对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赓续,也为亚洲诸多国家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借鉴。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解读与展示,必将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持久而深远的作用。
       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用,不仅关乎建筑本体的存续,更涉及集体记忆的维系、文化自信的建设与人类现代文明史的书写。

 
版权所有:北京国建信源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1016107号-1 中文域名:全国勘察设计信息网